2024年,市企业服务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有效完成,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托省为企服务平台收集办理企业诉求5000余件,四个季度办结率均为100%、居全省第一。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 坚持高位部署,法治建设责任落实。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充分履行“一岗双责”,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并将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工作总结和述职报告。
2. 强化队伍建设,法治体系更加健全。成立推进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负责法治建设工作的科室,并配备具有法学专业背景和法律工作经历的人员。严格遵照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事,“三重一大”事项均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党费管理、发展党员等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信息发布“三审”制度,压实阵地管理责任。
3. 加强理论学习,法治素养不断提升。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订阅《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纪检监察》等法治刊物,并定期组织集中学习研讨。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一严到底》警示教育片,赴琅琊区“微腐败”治理廉政教育馆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不断提升中心全体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4. 提升服务效能,法治环境持续优化。在全省率先出台企业诉求“一口”收办、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压紧压实“诉求受理—情况核实—问题交办—限期反馈—结果回访”全过程链条,清单化闭环式办理企业诉求,力争问题真正解决、企业真心满意。依托省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一口”收办企业诉求5000余件,办结率100%、满意率达99%以上。
5. 开展增值改革,法治实践有声有色。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服务“增值化”改革,建成首个企业综合增值服务专区并于7月份正式运行,实现涉企服务由“多头分散”转变为“一站集成”。细化增值服务清单70余项,开通涉企服务窗口14个,开展专场“增值化”活动2次,办理人才认定、奖补申报、信用修复、投资备案等各类涉企服务事项1500余件。
6. 深化普法宣传,法治氛围日益浓厚。利用企业服务直通车网站、公众号、宣传栏和展板等平台,广泛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涉企政策。结合“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现场普法宣传、网上答题等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结合各类现场办公活动,向企业开展普法宣传,发放《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手册,推动法治理念进企业、惠企业。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工作人员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拓展等问题。下一步将继续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要求,结合企业服务工作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全面提升企业诉求办理质效。通过线下实地核查督导等方式,全面掌握诉求真实情况,会同属地和相关部门一企一策、一企多策有效化解。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对该办未办、推进缓慢、长期无明显进展的,及时移交市督查考核办挂牌督办;对推诿扯皮、办理进度严重滞后的提请市领导约谈直至报送相关部门追责问责,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2. 建立健全一类问题长效机制。针对企业不同诉求,既就事论事抓好“点”上问题的精准处理,又举一反三侧重“面”上问题的统筹解决,力争通过解决企业反映的“一件事”破解市场主体“一类事”,把解决一件事的“应对之策”,上升为解决同类事的“制度安排”,努力实现从一个问题解决带动一批问题解决,让市场主体真正有感有得。
3. 常态开展各类助企惠企活动。常态化开展“遍访企业、助企纾困”活动,市县领导干部定期深入企业、深入园区,坚持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深入企业开展益企服务活动,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和建议,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适时开展集中服务月等活动,每月开展“坐诊接诉”现场办公活动,专项办理高频次、常发生的“一类事”。
4. 持续拓展完善增值化服务事项。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整合为企服务资源,探索事项更多、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集成服务,完善涉企服务机制规范,进一步优化提升企业办事体验感。建强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企业诉求“一口”收办,着力破解问题收集碎片化、涉企信息不对称等难题,推动解决普遍共性问题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成果。